发布日期:2025-10-09 18:03 点击次数:93
九月二十二号那天,我刷手机刷到一条消息,心一下子揪紧了。安徽大学的胡大乔教授,走了,才四十三岁。
消息是官方发的,没说具体怎么走的,只写了突发疾病。
我看着那行字,愣了好一会儿。
一个活生生的人,昨天还在讲台上,今天就没了。
太突然了。
我认识一个在安大读研的学生,那天正好在教室。
他说胡老师上着课,突然手一抖,话没说完,人就倒了。
讲台前一百多个学生全懵了。
有人喊老师,没人应。
后来救护车来的时候,胡老师已经没呼吸了。
他说他记得胡老师最后是“这个反应条件再调一下”。
说完就倒了。
我听完心里发沉。
一个老师,讲着讲着课,就永远停下了。
她还有两个孩子,一个上小学,一个刚上幼儿园。
我真不知道,她家孩子以后怎么跟别人说,妈妈是教化学的。
胡大乔不是那种光会写论文的教授。
她本科就在安徽大学读的,毕业后没歇着,直接出国去教书。
人家没走捷径,自己考了中科大的博士。
2016年去圣母大学当访问学者,回来就升了副教授。
去年十二月,正式评上教授。
这速度,在高校里算快的。
可她没停下。
每年都带学生做项目,发论文,评奖。
2018年她带的项目拿了贵州的技术发明二等奖。
去年还去合肥参加化工新材料的研讨会。
这些事,不是谁都能做到的。
她教的课,都是硬骨头。
《分离工程》《化工原理》《化工综合实验》。
学生都说难,可她一上台,气氛就变了。
有学生说,她讲课不照本宣科,总能把复杂的东西讲得像聊天一样。
她带过二十多个研究生,全都是自己手把手教出来的。
连续八年教学考核优秀。
她还管着《化工综合实验》这门课的教研组。
一个老师,既要搞科研,又要带学生,还要管课程,哪样都得扛住。
我认识的不少老师,都拼得厉害。
但像胡大乔这样,一边带学生,一边发论文,一边评职称,一边还顾着两个孩子,真的少见。
她不是不知道累。
我听说她有次半夜三点还在改学生的实验报告。
她手机从来不关,学生有问题,随时能找她。
她说过,我记到现在:“学生的事,不能等。”
可她自己呢?
身体真的扛不住了。
脑溢血,来得悄无声息。
不是没信号,是信号被压住了。
她太拼了。
不是她不珍惜命,是她觉得,时间不够用。
我认识一个在合肥做科研的朋友,他说现在高校里,谁不卷?
项目要申报,论文要发,职称要评,学生要带,家也要顾。
很多人都是熬出来的。
可熬着熬着,人就倒了。
胡大乔不是第一个,也不会是最后一个。
我认为,我们总把“努力”当成美德,可有时候,努力也会变成一种伤害。
不是说不努力就不行,而是得知道,命比论文重要,心比职称重要。
她走得那么急,连一句告别都没来得及说。
她的学生,她的孩子,她的家人,都得在没有她的日子里,慢慢学着活。
我以前也觉得,只要拼,就能赢。
现在我懂了,拼得再狠,也得留口气。
人活着,不是为了证明自己多能干。
是为了能多看几眼孩子笑,多听几回学生说“老师,我懂了”。
胡大乔老师,一路走好。
愿所有在讲台前、实验室里、书桌前拼命的人,
都能记得,
你值得被好好照顾。